top of page

別讓孩子的『中文』輸在起跑點

2024年6月6日

讀畢需時 2 分鐘

0

4

0




「老師我跟你說,我的孩子好像什麼都聽不懂!」,看著擔心的父母,再看向孩子,我默默的拿出一些積木…



『拿紅色的!』我對著孩子說,但孩子只是看了我一眼後就繼續玩其他的玩具

『拿RED!』我再次對著孩子說,這次孩子沒有再無視我,而是立刻將紅色的積木拿給了我。



接下來的諮詢過程中,只要我有說出英文單字,孩子都可以做得很好。這個孩子並不像父母所說的什麼都不懂,只是他都記成「英文」罷了。



雙語教育是現代教育的主流,研究也證實雙語的學習環境有助於孩子學習新詞彙、識別聲音以及解決問題。然而,「中文聽不懂,只聽得懂英文」的孩子越來越多也是一個事實。究竟如何在雙語環境中好好平衡兩種語言而不偏廢,就顯得十分重要。以下是我整理出的三個重點:



【確保母語刺激量足夠】


讓孩子接觸外語前,父母一定要先認知到,在台灣,「中文」依然是最主要的語言,因此父母必須確保在多語言的環境中,「中文」的刺激量要遠多於其他外語的,這樣才能確保你的孩子能在母語不被影響的情況下,發展第二語言喔!



治療師小叮嚀


➡️母語的刺激至少要占每天日常生活溝通的一半以上,平時在家中建議仍以中文溝通為主,但可另外規定外語時間進行外語練習。


➡️如果父母覺得孩子母語發展較慢,可試著將環境的語言變成單一母語,並諮詢專家評估語言發展能力。



【限制3C高強度的刺激】


試著想想當孩子哭鬧時,做為父母的你是否會下意識的將手機或平板丟給孩子呢?3C產品帶來的聲光容易帶給孩子過量的感覺刺激,使孩子無法克制的一直盯著看,若看的內容含有大量外語的內容,其實外語的刺激量也很容易無形的超標。除此之外,3C產品過量的感覺刺激也容易使孩子的感覺閾值提高,使得平常生活周遭的刺激變得不足以引起孩子的注意。一來一往下,孩子所接收到的母語刺激可能會遠比你想像中的少。



治療師小叮嚀


➡️規範兒童使用3C產品的時間,避免孩子的感覺閾值被拉高到對周圍環境正常的刺激無感的情況發生。


➡️過濾兒童觀看3C產品的內容,切記母語的內容一定要多於外語。



【增強母語表達的動機】


語言的發展與動機息息相關,試著想想孩子每次使用外語時,無論講的好不好都會被稱讚與鼓勵,反觀講母語一點點說的不太對就會被嚴肅的糾正,這樣的其實很容易助長孩子說外語的動機,外語的熟練度也有可能因此超越母語喔!



治療師小叮嚀


➡️無論是母語或外語,說的好時都該鼓勵,說得不好時都要修正。可以採「先褒後貶」的方式,先肯定孩子好的部分,再說待改進的地方,有助於孩子接受你的意見。

留言

分享您的想法率先撰寫留言。

© 2024 by 希望種子職能治療所

bottom of page